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IV-1耐药毒株的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凉山州开展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提取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应用HyPhy 2.2.4和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HIV-1耐药毒株传播网络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464例HIV/AIDS,HIV-1毒株为CRF07_BC亚型的占88.6%(411/464),总的HIV-1耐药率为9.9%(46/464),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分别为6.7%(31/464)、1.9%(9/464)和0.4%(2/464);有1组HIV-1新型重组毒株URF_01BC亚型独立成簇并携带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异性性传播人群相比,注射吸毒人群的HIV-1耐药风险较高(aOR=3.03,95% CI:1.40~6.54)。结论 凉山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的HIV-1耐药率较高,且有新型重组毒株URF_01BC亚型携带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成簇传播,建议加强HIV-1耐药毒株传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帅伟俊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33-2836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方法收集、整理1979--2008年凉山州放射卫生工作资料,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凉州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从1986年的67.01%上升到目前的91.48%,个人剂量监测率从1986年的18.27%上升到近几年的73.45%~95.03%。结论随着放射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凉山州放射人员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7年来该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放射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已经涵盖包括职业健康检查,教育(放射防护知识、放射卫生法规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档案建立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职业健康监护。但上岗前体检和离岗时体检工作的开展一直很差,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铅锌矿接触铅、镉作业人员进行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分析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分布现状。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矿53个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岗位中有9个岗位的CTWA超标,占16.98%;60个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工作地点中有10个地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占16.67%。62个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岗位中有12个岗位C-TWA浓度超标,占19.35%;66个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工作地点中12个地点的C-STEL超标,占18.18%。结论该矿部分岗位铅镉超标,可能导致职业性铅镉危害,应对防护关键岗位从管理、主动防护等方面加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开展HIV-1新发感染检测,估算新发感染率,了解艾滋病在4类人群中的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四川省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监测哨点的确证阳性样本,排除既往感染后,采用BED-CEIA方法进行新发感染检测,估算4类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1-2015年4类人群共计监测194 223例,检出HIV-1阳性5 297例,完成BED-CEIA检测4 640例,判为新发感染749例。MSM、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凉山州3个吸毒哨点(主要为彝族聚居地)监测的注射吸毒者、凉山州外地区吸毒哨点监测的注射吸毒者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5.16%(95% CI:4.65~5.66)、0.22%(95% CI:0.16~0.28)、0.57%(95% CI:0.45~0.69)和7.53%(95% CI:6.06~9.01)、0.44%(95% CI:0.36~0.53)。经χ2检验,各年新发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2015年凉山州外地区的注射吸毒者、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新发感染率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且存在上升趋势,不排除HIV由MSM向其他高危人群扩散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凉山州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凉山州共报告梅毒病例29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各型构成中,以隐性和I期梅毒为主,占总患者数的81.48%。无明显季节高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9: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4.20/10万,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66.4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1.34%)。结论2005-2010年凉山州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某烟厂制丝线技术改造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采集相关数据进行评价。结果粉尘:17个接触烟草尘的岗位中,12个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35个主要产尘点中,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者21个,合格率为60.0%。噪声:共测定68个制丝线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个数据,7个数据超过85 d B(A);4个接噪岗位进行日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微波辐射:对新增加的微波烟包加热松散机,在操作位置对操作者的头、胸、腹部、四肢和操作位进行连续测定,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结论该技术改造项目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要求,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草尘、噪声、微波辐射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需进一步加强完善防尘措施,隔声消声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纳入凉山州2020年有随访记录的28 772例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流动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的相关因素, 绘制HIV/AIDS流入地的疫情地图。结果 28 772例HIV/AIDS中, 2020年发生流动的占20.89%(6 010/28 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IV/AIDS流动的促进因素包括15~24岁年龄组(相比于0~14岁年龄组, OR=2.74, 95%CI:2.04~3.69)、彝族(相比于汉族, OR=2.44, 95%CI:2.19~2.72)、初中文化程度(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OR=1.25, 95%CI:1.14~1.38)、未婚(相比于已婚, OR=1.29, 95%CI:1.20~1.39)、职业为商业服务(相比于农民, OR=1.96, 95%CI:1.31~2.92)、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时间>3年, O...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彝族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死亡状况,为提高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昭觉县2008年以来死亡的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的活产婴幼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昭觉县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死亡率(15.8%,53/336)明显高于当地婴幼儿的死亡率(1.1%,47/4227),死亡年龄多在2岁以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新生儿窒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分娩前已知感染HIV、母亲孕产期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是减少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昭觉县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HIV的风险较大,死亡原因与HI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社区人群HIV流行趋势及HIV感染者相关行为特征的变化情况,探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社区人群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德昌县、宁南县和布拖县),调查对象为年龄≥ 15岁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抽样,2010-2015年共需调查样本量14 092人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和各年HIV感染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哨点监测完成调查共14 092人次,发现HIV感染者267人,2010-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4%(70/2 162)、3.07%(72/2 345)、1.17%(28/2 399)、1.38%(33/2 400)、1.42%(34/2 391)和1.25%(30/2 395)。彝族聚集为主的布拖县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聚集为主的德昌县和宁南县(OR=3.83,95%CI:2.25~6.52);增加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男性(OR=1.77,95%CI:1.30~2.40)、彝族(OR=4.40,95%CI:2.56~7.57)、离异或丧偶(OR=28.57,95%CI:4.56~178.95)、共用针具吸毒(OR=8.53,95%CI:3.99~18.25);降低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初中及以上学历(OR=0.59,95%CI:0.37~0.97)、固定性伴安全性行为(OR=0.21,95%CI:0.05~0.96)、临时性伴安全性行为(OR=0.46,95%CI:0.28~0.76)。结论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男性、彝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共用针具吸毒等因素增加社区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2005-2015年成年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死亡情况,了解并提高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质量,进一步降低凉山州艾滋病病死率。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收集凉山州艾滋病死亡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凉山州2005-2015年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成年人患者14 219例,其中死亡1 425例,病死率为10.02%。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58.9%)。病死率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时长、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患者所处临床分期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有关(P<0.001),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病死率增加、治疗时临床分期越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病死率越高;死亡病例中男性占82.6%,已婚或同居1 182例(82.9%),死亡年龄集中在30~39岁组(48.6%),开始抗病毒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占49.7%;61.2%的治疗死亡病例在最后一次检测中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16.2%的治疗死亡病例在最后一次检测中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44.5%的死亡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一年内死亡。结论 感染者开始接受治疗时间晚,死亡病例的治疗成功率低。应早期、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加强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抗病毒治疗病例档案随访信息质量管理,有效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